是難民還是移民?是真相還是語言偽術?

70年代抵港的越南難民(蘋果日報圖片)

70年代抵港的越南難民(蘋果日報圖片)

一直希望為歐洲目前的難民潮寫一點東西。奈何事態每天也有的新發展,其中不乏一些令人心痛的情節。數日前,奧地利發現警方發現一輛貨車上竟然有數十名據說來自敘利亞的難民氣絕身亡。另一邊廂,德國芬蘭都有國民上街反對政府對難民伸出援手。然後,荷蘭又宣佈搬龍門,要收緊難民政策。其實,自己知的始終只屬於皮毛,但我很想拋出另一個提案,讓大家好好的去思考一下這個看似遙遠的難民問題。

最先認識「難民」這個名詞,應該是我還在幼稚園的時候。當時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香港出現越南難民的時候。到了小學高年級的時候,認識到香港是列為越南難民的「第一收容港」。在獲得安排前往其他國家之前,他們會在香港暫時居留。不過,到了八十年代中後期,發現不少來到香港的越南人都是因為經濟理由來港,並未能合符「難民」的定義。因此,就開始出現了「越南船民」這個名詞,而政府亦開始了實施甄別政策。記得當時,經常收聽電台深夜廣播都會聽見那段「北漏洞奶」的廣播,就是政府為了阻止越南人湧入香港而錄製的。

越南難民問題遠離香港之後,其實很久我都沒有再關注類似議題。直到有一天,我對逃離北韓的難民開始留意。跟七十年代的越南一樣,韓國/朝鮮同樣是香港鄰近一個被分裂的國家。相信大家都知道北韓於九十年代中期的糧食危機造成國內不少人死亡,也將不少追求生存的人推向中國。但基於地緣政治,中國和確實達成了協議,只視這些「脫北者」為經濟移民,不願給予他們難民應有的對待。更甚的,就是把他們拘捕,然後強行遣返北韓。由於這些脫北者被遣返之後有機會被關押到勞改設施,而且被施以酷刑,因此中國此舉也是有違於國際法的。雖然我也算是中國公民,但在這方面能夠影響到中國政府的卻是非常有限。

至於能夠成功逃出中國的脫北者,輾轉到達這麼近那麼遠的南韓之後,又要面對重新適應和備受歧視的辛酸。我最近因為工作也曾經接觸過他們,但單靠90分鐘的訪問,對於他們新生活的了解又可以有多少呢?

數下去,亞洲區內其實還有更多的難民問題,例如去年日本共有5000多人申請政治庇護,但當中竟然只有11人被承認為難民!另一方面,馬來西亞和泰國都拒絕接收自緬甸乘船而來的難民,甚至由得他們在缺乏食物和燃料的情況下於海上繼續漂浮。 要是他們回到原居地都會收到歧視、暴力甚至是遭殺害。只可惜,每一個地方的政府都會先顧及本國國民利益,很多人相信是跟國內的政治理由有關。但不用面對選民的泰國軍人政府還是選擇推卸,所以理由或者並非為了選票那麼簡單。

排外是否人的本性?香港目前同樣面對國內人士不斷來港的問題。雖然這些肯定不是難民,而政府也有責任好好控制,但面對新來港的人士,我其實都盡量提醒自己,祖父那一輩很可能也是從國內逃避戰爭、逃避共產黨而來港的。對於他們是如何作出來港的這個決定,我已經無法向先人查證。我相信,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多理解自己究竟為什麼會是居住在目前身處的地方,或者能夠對於那些為了逃避戰火、飢餓而來的難民產生更大的同理心,而不會把他們當成一般非法移民看待。各位,如果祖父母還健在的,我鼓勵大家多查考自己的根。究竟祖先是來自什麼地方,當時又為什麼而來到香港呢? 說不定,大家本來都是難民呢。做好這樣的思想準備,或者將來要面對一個真正的難民潮時,大家會比較容易張開懷抱。

追加:

  1. 文章剛剛發表,就看見一篇報導,說一萬多名冰島人民不齒政府只願意收容50名敘利亞船民,在記名的留言中表示提供各種援助,包括食物、住宿、衣服及教育等,證明一切都是源於好像你和我一樣的人民本身的態度。
  2. 關於難民身份定義問題,請參閱維基百科相關條目

發表留言